第152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报》

利用校园资源和环境,实现高职产教融合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期次:第152期   作者:余志强   查看:27   

编者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本文另辟蹊径,把产教融合落脚点根植于校园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发挥校园自身的职业教育功能,把校园打造为师生的产学研平台,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

引言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与休憩的场所,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校园内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部门的运转往往能找到诸多的对口高职专业。也就是说,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校园这个小型社会中找到对应的角色。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基于校园环境和资源进行产教融合进行探讨。

一、基于校园的高职产教融合的提出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一切教育都是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这些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杜威的观点。他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方面。提出“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办成开放的学校,教育的活力就会增强,诸如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等都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师生的。”

受这些名家教育思想的启发,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学研对象和产教融合载体。校园内的建筑、道路、景观、设备,从建设到运营,牵涉诸多专业。比如,物流专业可以从事校园快递业务,会计专业可以在校财务部门实习,建筑工程类专业可以从事校园建筑及其机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园林专业可以对校园绿化景观做专业研究和实践。市场营销、会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依托校园内超市、餐馆等现实的经营环境来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工作。

因此,职业院校完全可以结合所开办的专业,将校园资源和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校园自身的职业教育功能,以校园为产学研平台,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

二、基于校园的高职产教融合的构思

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使得校园不仅是传统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进一步演化为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研究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平台。其核心思想正是来源于杜威所提倡的“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校园内处处是教室,人人是老师。教学楼里的教室、实训室是学生的学习场地。此外,校园内的办公楼、宿舍、商场、食堂,及其设施,也都是学习之所。专任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体。行政人员、教辅、后勤和安保人员,所有这些校内工作人员都可以是学生某一方面的老师。也即校园内所有的物和人都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一切教育都是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将校园生活、学习、岗位相结合,将学习活动润物细无声地融于校园生活和工作岗位中。学校时时、刻刻、处处捕捉日常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对学生的教育之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陶意识,形成习惯,启发思考,并激发感情和情绪。

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成功化解了通常的基于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矛盾,使得产教融合由校企双方的“跨界性”演变为学校主导的产学一体,由“双主体”演变为“单一主体”,产业企业所有者即为学校本身,产教融合由“互利性”演变为“公益性”,实现了生产和教育要素有机融合。这既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又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性与产业性的有机统一。

三、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的应用探讨

1)把校园设施作为课程案例和实操对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替代的。职业院校校园内的建筑、道路、景观、设施等,皆蕴含着诸多实践教育的素材。通过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校园实践,使校园成为教学的案例和实践对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校园范围有限,这就要求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要求,对校园布局进行规划,对校园内的教育素材和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有的放矢的营造校园环境,让学生能直观地接触到自己专业所要实践的知识和技能。如结合专业特色的校园布局和建筑设计,打造一道道独特色的校园景观,使校园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范本,成为建筑制图、建筑空间分析、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课程的素材和案例;通过对植物名称的标识,可以为园林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植物分类、植物辨析等知识提供方便;图书馆的中央空调和电梯,食堂的锅炉,宿舍的生活热水系统可作为暖通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等课程的生动教学案例。我校的一些专业已有零星的尝试,比如走廊涂鸦美化设计、博学楼教室背景墙的彩绘,教学楼走廊橱窗展览设计,寝室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学校建筑景观小品设计、凉亭设计,实训室的装修设计及施工等等。

2)学生成为校园岗位的学徒和员工

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更可以将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让学生参与实操工作岗位,参与校园内的景观、设施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校园设施归口于多个部门岗位,如后勤部门的水电工、弱电工、锅炉工、空调工,信息中心的网络维护、机房管理,保卫部门的保安巡更、监控中心值班和设备维护,教务部门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维护等。学生可以勤工助学顶岗实习,如加入保安队伍从事监控中心值班、安防系统维护等;加入网络中心从事网络设施的运营和维修;跟着水电工从事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等专业学生可在校园超市、餐馆、校园物流参与真实的经营管理,通过现实的经营环境来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岗位原有的职工兼作学生的师傅,学生兼作学徒或员工。

3)校园成为师生智慧展现和精神传承的平台

高职校园是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传统和职业精神的载体。高职学生首先应培养的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在绿色校园主题的指导下,环艺、广告、建工等专业可以通过分工协作,结合本专业需要,采用通风绿道、太阳能地砖、节能灯具、环保地砖、生态水景、节水植物、节水花园、垂直立体绿化、水生植物过滤系统、屋顶花园及架空层景观等新技术、新理念,因地制宜地布置景观小品,优化校园景观。校园成为绿色、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展示和引领者。这些项目任务若由师生协作加以完成,其精益求精的作品成果在校园内为大家所见并所用,并铭牌显示是某班某同学在某老师指导下之杰作,这对师生本人及后来者,将是莫大的激励。积累若干年后,整个校园内将处处是展现师生智慧的平台。因此,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时时刻刻、全方位的渗透于职业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自然而然地得以展现和传承。

四、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探讨

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规避了与校外企业产教融合的障碍和软肋,但需要对现有校园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架构进行改革,转变相关机制和角色。

首先,需要改变现有校园和设施管理的运维机制。由于校园建设及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由原职能部门职工、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取代了原后勤部门或者外包单位的功能,因此校园和设施的管理机制需要改革。

其次,需要校内众多部门的协调。基于校园的产教融合除专业及其院系自身外,还涉及后勤、保卫、教务等多部门。这就涉及多部门及职工的职责分工协调和角色转变,需要形成新的部门协调机制。

再是,教职工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职能部门的职工还兼作师傅,学生兼作员工或徒弟,教师兼作项目负责人。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经过重新定位协调,使得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融合的氛围中无时无地的得到素养和职业的熏陶,为今后职业和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校园资源进行产教融合,完全由学校主导对运行管理机制的调整和改革。但相比于向企业寻求产学合作所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学校内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